新闻动态

俄乌领导人见面, 地点在中国? 外交部回应, 注意3障碍, 拐点出现

发布日期:2025-09-07 17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95

俄乌领导人见面,地点在中国?外交部回应,注意3障碍,拐点出现

本期话题,俄乌领导人同意举行会晤,多个备选地点随之公开,包括中国、匈牙利和瑞典。对此,中国外交部回应称“我们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,但不回答假设性问题”。尽管和平曙光初现,但双方谈判仍面临三大关键障碍,但也不排除和平的拐点已经出现。

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,普京已同意在未来两周内与泽连斯基举行面对面会谈。这场即将到来的领导人会晤,标志着三年来双方首次直接对话,也让持续僵持的战局迎来新的变数。

针对俄乌两国首脑会晤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显得尤为谨慎,并未直接确认或否认任何安排。这种表态避免了陷入具体议程的预设,也体现了中方在外交上的严谨,同时也将外界的注意力从“是否在中国举办”引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,那就是:实现这样一次元首会晤所面临的巨大障碍。
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答记者问题时表示“不回答假设性问题”

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在国际安全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自然具备举办“和平峰会”的能力和中立形象,那么俄乌领导人会谈地址会选在中国吗?基于以下三个分析,我想会谈地址选在中国的可能性不高。

第一,中国一直说要帮俄罗斯和乌克兰和谈,但不太想让他们来中国开会。中国更喜欢在“幕后”帮忙劝和,这样既不得罪俄罗斯,也能留下谈判余地。

第二,中方对俄乌领导人会谈在华举办持谨慎态度,外交部以“不回答预设性问题”回避预测,显示出中方无意高调主导此类会晤,更倾向于通过幕后斡旋维持战略平衡。考虑到普京已将会晤地点定于阿联酋,并明确解释阿布扎比因其外交中立性和友好国家支持而更为适宜,加之中国目前仍以多边渠道间接助推和谈为主,所以俄乌会谈最终选址中国的可能性较低。

第三,中国对外交事态通常采取极为谨慎的处理方式,避免过度卷入大国博弈的台前,因此主动倡议在中国举行俄乌峰会的可能性极低。

结合以上分析,我们能发现,“俄乌领导人会谈在中国举办”只是一个各方在探讨各种和平可能性时的一个“脑洞选项”,并非一个真正摆在外交议程上的现实提案,中国更愿意做一个有影响力的“幕后推动者”和“原则制定者”,而不是一个站在前台、承担所有聚光灯和风险的“裁判员”。

美方称将尽快推动美俄乌三方会谈

俄乌冲突爆发三年多以来,世界主要大国都在不同场合发表过声明,希望俄乌尽快停火甚至签署和平协议,但目前来看,短时间内想真正实现俄乌停战并不现实,主要有以下三大障碍阻碍和平进程。

首先,领土问题陷入死结。乌克兰宪法明确规定禁止割让领土,而俄罗斯已通过国内立法将克里米亚及顿巴斯纳入版图。双方在主权问题上的立场截然对立,几乎没有妥协空间;其次,追责议题激烈对立。乌克兰坚持将“战争审判”作为谈判前提之一,要求追究俄方领导人的责任,而俄方则认为此举是对国家尊严的挑衅,坚决拒绝将该议题纳入议程;最后,第三方介入矛盾难以调节。乌克兰希望美俄乌直接参与谈判,俄罗斯则希望与美国直接谈判,而欧盟国家反对将乌克兰排除在谈判之外。这种多方利益拉扯使得对话框架迟迟无法确立。

战争不是游戏,无法“复活”

这三大障碍环环相扣,因此任何一方都极难在这些原则问题上做出让步,谈判陷入僵局几乎是必然结果。即使面临以上三大障碍,但俄乌冲突不可能一直这么打下去,因为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巨大的消耗,因此,不敢说短时间内真正签署和平协议,但不排除停火的拐点可能真的会出现,那么,俄乌冲突未来的局势将如何发展?我认为俄乌冲突未来走向可能呈现以下关键趋势。

第一,军事层面:战局陷入僵持状态,冲突烈度有所减缓。俄罗斯已基本实现初期战略目标,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,占着乌东地区不退;乌克兰反攻失败,缺人缺武器,西方援助也在减少。战争可能变成一场长期的消耗战,大规模冲突将会减少。

第二,政治博弈:和谈窗口与根本矛盾并存。虽然2025年有可能实现停火,但真正持久的和平依然很难。美国想拉拢俄罗斯对付中国,俄方想保住占的土地,乌方和欧洲缺资源硬撑。但在最关键的领土、追责和外国干涉问题不解决,和平就只是暂时的。

第三,国际干预:大国策略分化影响进程。美国想停战对付中国,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;欧洲愿意支持但军工产能跟不上,还反对美俄私下交易;联合国拒当调解人,中国只劝和但不牵头。大国各怀心思干预乌克兰局势,但深层矛盾不解决,即便停火也难以持久。

第四,长期风险:停火不等于持久和平。即使2025年能够实现停火,冲突仍有可能再度爆发,因为土地、安全和民族仇恨这些根本问题一样都没解决。

根据以上四个分析,我们能得出结论,当前局势呈现“阶段性停火与隐患并存”的特征。综合来看,2025年有望实现停火,但这就像两个人打累了中场休息,谁都不服谁,最关键的"土地归谁"、"以后怎么办"以及“民族仇恨”这些难题一个都没解决。最后会不会再打,主要得看三件事:美国会不会真的不管乌克兰了、乌克兰军队能不能突然打个“翻身仗”,以及欧洲自己能不能把防务搞起来不再依赖别人。

欧盟与乌克兰紧急磋商,以应对美政策转向

经过三年多的战争,各方势力已极其疲惫,那么俄乌冲突何时能够结束?我想俄乌冲突的结束时间需综合战场形势、大国博弈和谈判情况来解答。其核心节点与发展脉络如下:首先,2025年为停火关键窗口期。美国想推动和谈,将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;俄罗斯也因经济人口压力想缓和,并且战场上双方都无力突破,只能暂时"冻结冲突"。其次,长期和平面临三大根本障碍。其一,领土主权。俄占领乌四州及克里米亚归属问题无解。其二,安全保障‌。乌坚持加入北约,俄要求乌永久中立;欧洲维和部队进驻方案遭俄质疑“变相北约东扩”。其三,战后追责‌。乌方要求审判俄战犯,俄视其为“政治羞辱”。若不能实质性回应这些深层矛盾,任何停火协议都难以带来持久和平,即便短期停火基础也极其脆弱。若核心矛盾搁置,冲突很可能再度爆发。其最终走向取决于美国对俄政策的实际操作、欧盟自主防务能力建设的进度,以及战场上是否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战术突破。总之,从目前的局势来看,阶段性停火易,但彻底终结难。俄乌危机仍是欧洲未来最危险的火药桶。

柏拉图说:“战争一旦开始,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结束它。”俄乌冲突揭示了一个残酷而复杂的现实:开启战争容易,结束战争极难。中国虽未必成为和谈的举办地,但仍可凭借其独特地位在缔造和平的过程中扮演建设性角色。而对于世界来说,更深刻的教训或许是:在谈判桌上争吵,永远好过在战壕中对射。

好,关注小彻,我们下期再见。



上一篇:熊孩子逆袭年级前十! 宝妈没打没骂, 靠7个好习惯唤醒自驱力
下一篇:没有了